传统街区保护的适应性分析——以广州历史街区东山口为例
针对广州历史街区东山口的改造实践,我们研究探索了如何构建区位背景、历史建筑、传统街巷、民俗人文以及环境风貌之间的适应性,这样可以使得独特人文元素、空间形态与自然环境相辅相成,从而营造出既有古老韵味又具有现代风貌的街区空间。
[1] 曹睿,李天骄.城市更新背景下历史街区的保护与活化探究:以汉中丁字街为例[J].建筑设计管理,2024,41(12):64-69.
[2] 闫旭.城市规划设计中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J].中华民居,2024,17(09):63-65.
[3] 王艳春,陈飞军.浙南传统商贸历史文化街区风貌保护与更新策略研究[J].建筑施工,2024,46(09):1494-1498.
[4] 杨阳.城市形态学视角下传统街区的保护与更新——以苏州市环秀街区为例[J].城市建筑,2024,21(10):33-37.
[5] 金旖,张弓,罗大坤.传统街区保护与适应性改造——连江魁龙坊街区规划设计实践[J].建筑技艺(中英文),2024,30(05):68-77.
[6] 李朝丹,杨毅.浅谈传统城镇历史街区保护的活态遗产途径[J].广东园林,2023,45(06):29-32.
[7] 陈国瑞,王薇.传统历史街区空间风貌的保护与更新——以泾县厚岸老街为例[J].住宅科技,2023,43(06):7-12.
[8] 陈杰文.传统街区整体保护与活化利用的基层治理创新[J].国家治理,2021,(28):43-48.
[9] 廖开怀,刘利雄,朱雪梅,乔稳稳.历史文化街区微改造与活化利用的策略研究——以广州市为例[J].城市发展研究,2022,29(05):1-7.
[10] 新河浦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利用规划,[R]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