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TICLE

Volume 1,Issue 3

Cite this article
1
Download
2
Citations
5
Views
14 April 2025

论古典哲人之自由—— 以柏拉图“洞穴比喻”为例

顺 梁1
Show Less
1 上海师范大学, 中国
SSSD 2025 , 1(3), 56–58; https://doi.org/10.61369/SSSD.2025030030
© 2025 by the Author. Licensee Art and Design, USA. This article is an open access article distributed under the terms and conditions of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Noncommercial 4.0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NC 4.0) ( https://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nc/4.0/ )
Abstract

在希腊哲学传统的研究语境下,尽管古典哲人鲜少直接探讨自由,但其思想体系中蕴含着对自由的深刻思考,厘清古典哲人之自由的内涵成为重要研究课题。本研究运用施特劳斯的自由教育与责任理论、沃格林的宇宙秩序理论,结合文献分析法与文本解读法,从 “洞穴比喻” 中洞内世界与洞外世界的关系、哲人及其他角色的特质等维度展开分析。研究发现:哲人因掌握 “大宇宙” 真相的知识,在回归并维护 “小宇宙” 的责任履行中实现真正自由;而智术师、僭主、庸众因缺乏完备知识,难以应对 “小宇宙” 的挑战,无法获得自由。研究表明,柏拉图通过 “洞穴比喻” 强调古典哲人的独特性,重新界定古典政治哲学中 “自由” 并非无约束的行为,而是基于责任与知识的实践。这一结论对理解古典思想及当代自由观念的构建具有重要启示。

Keywords
柏拉图
“洞穴比喻”
自由
施特劳斯
沃格林
哲人
References

[1] 施特劳斯.古今自由主义 [M]. 叶然 等,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9. 
[2] 沃格林.政治观念史稿·卷一 希腊化、罗马和早期基督教 [M]. 谢华育,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12. 
[3] 施特劳斯等.论僭政 —— 色诺芬《希耶罗》义疏 [M]. 何地,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06.
 [4] 沃格林. 以色列与启示 秩序与历史 卷一[M]. 霍伟岸,叶颖, 译. 南京:译林出版社, 2010.1.
 [5] 柏拉图. Li 理想国 [M], 王扬,译注.北京:华夏出版社,2017.8. 
[6] 柏拉图.蒂迈欧 [M], 谢文郁,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 
[7] 柏拉图.苏格拉底的申辩 [M], 吴飞,译疏.北京:华夏出版社,2017.1. 
[8] 柏拉图. Li 理想国 [M], 王扬,译注.北京:华夏出版社,2017.8.
 [9] 阿里斯托芬.云·马蜂 [M]. 罗念生,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
 [10] 施特劳斯等.论僭政 —— 色诺芬《希耶罗》义疏 [M]. 何地,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06.
 [11] 柏拉图.斐洞 [M], 溥林,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21.

Share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