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TICLE

Volume 1,Issue 3

Cite this article
1
Download
19
Citations
69
Views
28 March 2025

城乡融合视角下文化类古村全域运营的多元路径与保障机制

妙妙 王1 飘然 林1 惠欣 侯1 家铭 张1 玥 徐1
Show Less
1 广东财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中国
SSSD 2025 , 1(2), 95–98; https://doi.org/10.61369/SSSD.2025020026
© 2025 by the Author. Licensee Art and Design, USA. This article is an open access article distributed under the terms and conditions of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Noncommercial 4.0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NC 4.0) ( https://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nc/4.0/ )
Abstract

本文聚焦城乡融合背景下文化类古村的全域运营,通过对广州塱头村、梅州大黄村、珠海北山村等典型案例的分析,总结出文化类古村全域运营的多元路径,包括文化资源深度挖掘与创新转化、产业融合与协同发展、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共建共享、社区参与与乡村治理协同、数字技术赋能与智慧运营。同时,构建了涵盖政策支持与制度保障、资金投入与多元融资、人才培育与引进、文化传承与保护、监督评估与动态调整的保障机制,有效激活文化类古村的内生动力,实现古村的可持续发展,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提供有益借鉴,也为城乡融合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与实践模式。

Keywords
城乡融合
文化类古村
全域运营
多元路径
保障机制
References

[1]吴传钧.论地理学的研究核心——人地关系地域系统[J].经济地理,1991(3):1-6.
 [2]刘彦随.中国新时代城乡融合与乡村振兴[J].地理学报,2018,73(4):637-650.
 [3]郭熙保,苏甫.速水佑次郎对农业与发展经济学的贡献[J].经济学动态,2013(3):101-108.
 [4]刘鸿渊,蒲萧亦.乡村振兴视角下的村庄异质化及其策略选择[J].经济体制改革,2020(3):73-79.
 [5]杜金莹,邱杰华,何冬华.城乡等值化理念下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促进乡村振兴的路径——以广州市从化区为例[J].规划师,2023,39(5):34-39.
 [6]李晓燕.产业扶贫何以更好?一个均衡协同治理框架[J].公共管理与政策评论,2021,10(4):61-71.
 [7]王秀伟.从交互到共生:文旅融合的结构维度、演进逻辑和发展趋势[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1,42(5):29-36.
 [8]李卓,郑永君.有为政府与有效市场:产业振兴中政府与市场的角色定位——基于A县产业扶贫实践的考察[J].云南社会科学,2022(1):162-168.
 [9]吴正海,范建刚.资源整合与利益共享的乡村旅游发展路径—以陕西袁家村为例[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21(2):70-79.
 [10]雷明,王钰晴.交融与共生:乡村农文旅产业融合的运营机制与模式——基于三个典型村庄的田野调查[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39(6):20-36.
 [11]赵晨.要素流动环境的重塑与乡村积极复兴——“国际慢城”高淳县大山村的实证[J].城市规划学刊,2013(3):28-35.
 [12]贾晋,李雪峰,申云.乡村振兴战略的指标体系构建与实证分析[J].财经科学,2018(11):70-82.
 [13]龙花楼,张英男,屠爽爽.论土地整治与乡村振兴[J].地理学报,2018,73(10):1837-1849.
 [14]王兰.新内生发展理论视角下的乡村振兴实践——以大兴安岭南麓集中连片特困区为例[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20(4):65-74.
[15]朱雅妮,高萌.乡村治理现代化:治理模式、关键问题与实现路径[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0,59(2):42-47.

Share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