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olume 3,Issue 6
Fall 2025
以非遗促振兴—— 基于数字化时代的大桥剪纸可持续发展研究
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创新利用成为推动地方经济发展和文化传承的重要途径。大桥剪纸
作为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传统手工艺,可持续发展既面临数字化时代带来的新机遇,也遭遇传承困境和市场挑战。本
文旨在探讨如何借助数字化技术推动大桥剪纸的活态传承,并探索其在乡村振兴中的实践路径。研究采用文献分析、
实地调研和案例研究相结合的方法,系统梳理大桥剪纸的历史渊源与艺术特色,分析其在数字化时代的发展机遇与挑
战,并提出以数字化传承和产业融合为核心的可持续发展策略。研究发现,通过建立数字化档案、开发线上传播平
台、推动文创产品开发等方式,大桥剪纸能够有效扩大受众群体,增强市场竞争力,同时为乡村振兴提供文化动力。
研究结论表明,数字化技术与非遗传承的结合不仅能够促进传统手工艺的现代化转型,还能为乡村经济与文化振兴提
供新的发展模式。
[1] 段新宇, 王敬元, 张研, 等. 黑河市文旅深度融合赋能地方经济分析[J]. 农业展望,2024,20(02):52-58.
[2] 李志辉, 胡彦, 陈明建, 魏彦. 职业院校服务老年教育策略研究[M]. 重庆大学出版社,2023.
[3] 曹军. 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陈列馆侧记[J]. 文化月刊,2015(8Z):64-65.
[4]Huang, Lin, and Sastra Laoakka. Yiwulv Mountain Manchu Paper-Cut: The Application of Digital Media in Inheriting and Protecting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Diss.Mahasarakham University, 2024.
[5] 方明, 陈祖展, 李涛. 湖湘文化背景下的衡阳市非物质文化景观浅析[J]. 黑龙江农业科学,2012(12):93-95.
[6] 陶丽萍. 长江三峡地区巴文化资源的保护与利用策略[J]. 长江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2014,37(9):16-21.
[7]Huang, Yuan, Juyoung Chang, and Gang Li. Framework for digital transformation of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Chinese paper-cutting art. Archives of Design Research 37.1 (2024): 43-58.
[8] 刘莉. 中华文化符号的层次、特征与传播[J]. 新疆师范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44(03):94-104.
[9] 张翠翠. 探访济南非遗园[J]. 齐鲁周刊,2015(6):36-37.
[10] 朱豆子.多模态话语分析视角下中国文化外宣视频传播研究—— 以双语微视频《中国范儿》为例[J].现代语言学,2024,12(12):456-4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