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olume 3,Issue 5
负性生活事件对大学生生命意义感的影响:反刍思维的中介作用
探讨负性生活事件与大学生生命意义感之间的关系,以及反刍思维的中介作用。采用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生命意义感量表、反刍思维量表对385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负性生活事件、反刍思维与生命意义感均呈显著负相关,反刍思维在负性生活事件和生命意义感之间起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占比为26.97%。负性生活事件可通过反刍思维间接影响生命意义感,研究结果可为提高大学生生命意义感提供新思路。
[1] 胡博.让信仰生长:“空心病”现象背后的教育回归问题探析[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7,33(06):74-75.
[2]Steger M F,Frazier P,Oishi S ,et al.The meaning in life questionnaire: Assessing the presence of and search for meaning in life[J].Journal of Counseling Psychology, 2006,
53(1).DOI:10.1037/0022-0167.53.1.80.
[3] 王中杰,王学振,彭英,等.初中生自杀风险的潜在类别及其保护因素[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23, 31(2):6.
[4] 刘贤臣,刘连启,杨杰,等.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的信度效度检验[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1997(1期):34-36.
[5] 夏慧铃,马智群.留守儿童负性生活事件对抑郁的影响:生命意义和自尊的中介作用[J].现代预防医学, 2018, 45(4):4.
[6] 韩秀.反刍思维对中学生神经质和抑郁的中介作用[J].心理技术与应用, 2015(4):5.
[7] 辛秀红,姚树桥.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效度与信度的再评价及常模更新[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2015, 29(5):6.
[8] 王鑫强.生命意义感量表中文修订版在中学生群体中的信效度[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013, 21(5):5.
[9] 韩秀,杨宏飞.Nolen-Hoeksema反刍思维量表在中国的试用[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009, 17(005):550-551.
[10] 周浩,龙立荣.共同方法偏差的统计检验与控制方法[J].心理科学进展,2004,(06):942-950.
[11] 马元广.人际关系对抑郁的影响:生活满意度与生命意义的链式中介效应[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