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olume 3,Issue 2
Fall 2025
中国公司融资的信用逻辑及当代启示探讨
对于我国公司而言,在融资过程中存在着各种复杂现象,想要有效理清这些现象,需要有效运用信用逻辑,确保对其关键所在有效洞察。在我国引入公司制后,由于社会信用不足,进而出现认股易和缴股难的问题。在金融行业发展过程中,为公司融资提供了股债的金融方式,但一些公司仍对传统信用机制有所依赖,在实际融资时往往采用非正规金融方式,包括私人借贷等。在对现代社会资本的相关理论进行应用后,可以有效揭晓公司融资过程中的信用逻辑,以此来使公司融资过程中的信任问题得到有效解决,使社会信用体系得到完善。本文针对中国公司融资的信用逻辑展开分析,并提出对当代中国公司融资的启示,希望能够为相关研究人员起到一些参考作用。
[1] 张玲玉. 近代中国公司融资的信用逻辑及当代启示[J]. 社会科学,2024,11(4):181-192.
[2] 于波 , 霍永强. 动态风险视域下商业信用融资与研发投资逻辑关系[J]. 科技进步与对策,2021,38(20):101-110.
[3] 史智才. 融资与信用:农业巨灾风险债券化的基本逻辑[J].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9,36(3):103-104,107.
[4] 祖建新,陈劲松. 农户信用合作融资的历史演进与内在逻辑[J]. 农村经济,2020,14(9):110-116.
[5] 孙树强,张新宜. 宽货币、紧信用背后的逻辑及民营企业融资问题浅析[J]. 清华金融评论,2018,12(12):85-86.
[6] 于谦龙,胡琴,郭佳利. 融资环境、特殊条款行权与信用债违约风险[J]. 南京审计大学学报,2022,19(4):71-80.
[7] 孙巾雅. 信用同金融资本的异化演进与社会主义制度下的信用重塑[J]. 征信,2022,40(10):28-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