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olume 1,Issue 3
Fall 2025
国产仙侠剧中男性角色的心理原型分析
—— 以《陈情令》为例
《陈情令》叙述了不同性格的男性角色通过不同的经历和体悟探寻本心的过程,刻画出了虚幻世界中的武侠男性群像。荣格的原型理论可以有效地阐释该部电视剧中男性角色的心理变化历程。本文主要运用人格面具、阴影、阿尼玛原型来分析《陈情令》里的主要男性角色的心理动态,深入挖掘角色行为背后的深层心理动机,从而为理解这部作品提供新的视角。观点认为,通过对这些原型的精准把握,能够更清晰地看到角色在剧情发展中的成长与转变,以及他们内心世界的丰富与复杂。
[1] 弗洛伊德.《歇斯底里研究》[M] 米娜贝尔出版社,2000.
[2] 李婷婷. 隐秘的角落: 面具下的异化人生[J] 社科纵横,2020,35(10):129-133.
[3] 施丽英. 从伪装到真我—— 人格面具理论下的《赎罪》[J] 牡丹,2017,(17),70-72.
[4] 向倩. 荣格阿尼玛和阿尼姆斯原型理论— 基于性别批评视角的研究[D] 广西师范大学,2012.
[5] 范红霞, 程钢, 马逸群. 人格阴影的形成、表现及面对阴影的态度[J] 心理技术与应用,2015,(10):50-54.
[6] 滕静.《聊斋志异》中鬼的阴影原型[J] 长城,2014,(10):153-154.
[7] 刘志荣. 阿尼玛变形记—— 马华作家张贵兴小说《赛莲之歌》的分析心理学解读[J] 中国比较文学,2015,(01):129-143.
[8] 薛英杰. 欲望的缺席与在场: 电视剧《琅琊榜》的性别机制[J] 妇女研究论丛,2016,(01):90-96.
[9] 李湘晖, 张蕾文.《复仇斗争中的自性化之路》—— 《复仇者联盟》电影的荣格原型意象心理分析[J] 文教资料,2020,(03):10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