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olume 2,Issue 9
非遗传承视域下澧洲大鼓融入中小学音乐教育的困境与突破
非物质文化遗产澧洲大鼓是湖湘文化重要载体。在文化多样性保护和“非遗进校园”政策推动下,其进入中小学音乐教育体系有重要价值。经实地调研、问卷调查和案例分析发现,澧洲大鼓在中小学传承面临诸多困境。为此,针对性提出相关策略。研究表明,将澧洲大鼓融入中小学音乐教育,可促进非遗活态传承,丰富音乐教育内涵,增强学生文化认同,为区域性非遗教育传承提供借鉴路径。
[1] 戴海云.唤醒"非遗"传承的文化自觉——积极推动音乐遗产瑰宝进课堂的思考与实践[J].江苏教育:小学教学, 2011(4):3.
[2] 冯竟泽.民俗民间音乐在构建地方中小学特色教育体系中的作用与价值[J].音乐时空, 2015(17):1.
[3] 秦薇濛.非遗传承视角下"通城拍打舞"融入中小学大课间的实施路径探究[D].武汉体育学院,2023.
[4] 李小平.校园文化建设与非遗活态传承酌有益探索——湖南省常德市北正街小学校本教材《小学生学唱常德丝弦》之我见[J].音乐教育与创作, 2014(12):3.
[5] 明文军.从民间自然形态走向科学化传承之自觉[D].中国艺术研究院,2010.
[6] 宋彦斌.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中小学传承的瓶颈问题研究[J].中国音乐,2018.
[7] 王婷.民族音乐文化在中小学音乐教育中的传承[J].琴童,2023,(24):117-119.
[8] 蔡丰明.上海城市民俗文化遗产的传承机制及主要形式[J].徐州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4(005):67-71.
[9](美)杰罗姆,布鲁纳著.教育过程[M].上海师范大学外国教育研究,1973.05.
[10] 徐珂.非遗文化在中小学舞蹈教育中的传承[D].山东师范大学,2021.
[11] 张欣.舞蹈美育与创新型国家建设——北京舞蹈学院“高参小”项目实践探索[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18(02):71-77.
[12] 罗军飞,朱江凌,杨柳青等.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育的高校建设路径——以中南大学为例[C]//百色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河南省德风文化艺术中心.2023高等教育科研论坛论文集.中南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2023:3.
[13] 闫冉.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与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研究——评《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现状的思考与应对策略的探究》[J].中国农业气象,2022,43(08):678.
[14] 卫星.中国民族音乐文化在中小学音乐教育中的融入与传承[N].山西科技报,2024.
[15] 方琨.连南瑶族长鼓舞在中小学的传承研究[D].广州大学,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