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olume 2,Issue 1
基于心理契约视角的核电知识型员工激励措施研究
在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浪潮与转型升级的艰巨任务面前,唯有持续探寻并优化管理体系,推行覆盖全员的绩效评估与激励策略,方能切实增强企业的生机与核心竞争力,这一点已成为当下众多企业的共识。事实上,自改革开放以来,国有企业改革与发展虽持续取得显著成就,然而,仍有一系列亟待化解的深层次矛盾与问题,诸如国有资本运营效率尚待进一步提升等。
尽管基于委托—代理理论所构建的经济契约,能让处于信息不对称不利境地的委托人(组织),对代理人(员工)的行为加以有效约束与合理引导,进而维护委托事项的有序推进,然而,这种契约却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员工的深层需求。唯有聚焦于“社会人”所渴望的尊重感与自我实现追求,才能触及员工隐性且更高层次的心理诉求。实际上,此类显性契约借助业绩考核的方式,虽能在某种程度上给予员工符合公平原则的薪酬激励,但它并未从员工内在的精神需求层面出发,难以充分满足知识型员工对于被尊重、实现自我价值等方面的渴望,因而无法将知识型员工的工作潜能最大程度地激发出来。
只有当心理契约——这一组织与员工间未曾以书面形式明确表述的、彼此应承担的责任或相互给予的、具有互惠性质的承诺,真正搭建起组织与员工之间坚固的信任桥梁时,双方相互间的责任意识才会得到强化。事实上,心理契约的存在,能够极大地促进组织与员工间信任关系的形成,进而让彼此更加明确自身所肩负的责任。一旦员工深切体会到组织对自身责任的充分践行,他们便会以更为踊跃的姿态投身工作,秉持着强烈的自主权和拥有感,以高度的主人翁精神自觉且高质量地完成各项任务,最终达成个人与企业在成长与发展道路上的双赢局面。
[1]李庭,肖波,张明兴,陈国才. “华龙一号”示范工程建设激励体系的构建与应用[C]. 中国核学会.中国核科学技术进展报告(第六卷)——中国核学会201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第
3册(核能动力、船舶核动力).中国核学会:中国核学会,2019:473-477.
[2]李胜兰. 基于心理契约的知识型员工激励对策探讨[J]. 江西社会科学, 2005(12):108-110.
[3]于珊. 基于心理契约的创新型中小企业知识员工激励策略研究[D]. 中南大学.
[4]侯昕.心理契约视角下JZ公司知识型员工激励机制优化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2023.
[5]刘典.心理契约视角下绵阳市A银行知识型员工激励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20.
[6]卿宏刚.基于心理契约视角的M公司知识型员工激励策略优化研究[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20.
[7]郑翘楚.心理契约视角下G公司知识型新生代员工激励问题研究[D].西南大学,2020.
[8]艾光磊.心理契约视角下FD公司知识型员工激励设计研究[D].中原工学院,2019.
[9]李玉.基于心理契约视角的H公司知识型员工激励问题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5.
[10]李昌勇.基于心理契约视角的知识型员工激励策略研究[D].新疆财经大学,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