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olume 1,Issue 3
Fall 2024
个人信息保护中的侵权责任探究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个人信息主体因个人信息泄露而带来许多的困扰。在立法上《民法典》的出台确立了个人信息的地位,《个人信息保护法》的出台则是让个人信息相关的法律体系更加完善。可司法实践中对于个人信息侵权问题却是复杂多样。这些问题反映了我国对个人信息保护司法救济可操作性低。基于此本文首先通过论述个人信息的概念,其次从立法和司法两个层面探讨现状,提出个人信息侵权责任制度中存在哪些问题。最后对个人信息侵权责任制度提出相关建议。
[1] 程啸.论侵害个人信息的民事责任[J].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02).
[2] 王利明,丁晓东.论《个人信息保护法》的亮点、特色与适用[J].法学家,2021(06).
[3] 高富平.个人信息流通利用的制度基础—— 以信息识别性为视角[J].环球法律论,2022,44(01):84-99.
[4] 陈罗兰.虚拟财产的刑法意义[J].法学,2021,(11):86-98.
[5] 刘丹.个人信息网络侵权的认定及其司法救济[J].学习与实践,2020, (01): 47-54.
[6] 谢鸿飞.个人信息泄露侵权责任构成中的“损害”——兼论风险社会中损害的观念化[J].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2021,29(05):21-37.
[7]张新宝:《中国民法典释评—— 侵权责任编》,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20 年版.
[8] 王利明.论侵害人格权的诉前禁令制度[J].财经法学,2019,(04): 3-15.
[9] 程啸:《论民法典中个人信息权益的性质》,载《政治与法律》,2020 年 08 期.
[10] 程啸:《民法典编纂视野下的个人信息保护》, 载《中国法学》2019 年第 4 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