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olume 2,Issue 3
Fall 2025
生态修复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协同机制及长效管理模式研究
本文聚焦生态修复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协同机制及长效管理模式研究,二者辩证统一、相互依存,协同具有极强必要性与紧迫性。协同机制以 “系统治理” 为核心,涵盖目标、主体、要素、过程四维度,分别通过建立一体化战略目标体系、构建多元共治格局、统筹生态要素治理、实施全周期闭环管理实现协同。长效管理以 “生态优先、系统治理、持续发展、共建共享” 为核心理念,遵循多项原则,其模式由组织架构、制度体系、资金保障、技术支撑和公众参与五部分构成,并通过动态评估与适应性调整的运行机制保障有效运转,最终旨在推动生态系统稳定与可持续发展。
[1] 王文静, 逯非, 欧阳志云等. 国土空间生态修复与保护空间识别—— 以北京市为例[J].生态学报,2022,42(6):2074-2085.DOI:10.5846/stxb202103150692.
[2] 秦立公, 胡娇, 朱可可等. 广西喀斯特湿地价值评价及生态修复与保护模式研究[J].江苏农业科学,2019,47(8):284-288.DOI:10.15889/j.issn.1002-1302.2019.08.065.
[3] 霍庭秀, 霍亮. 黄河流域乌梁素海生态修复与保护的实践[C].//2021第九届中国水生态大会论文集.2021:1-4.
[4] 庞红霞. 可持续发展理念下林业生态修复与保护的发展路径研究[J].造纸装备及材料,2024,53(5):113-115.DOI:10.3969/j.issn.1672-3066.2024.05.038.
[5] 杜宏伟, 马月林. 对滹沱河流域生态修复与保护的建议—— 以山西省忻州市为例[J].中国水利,2016,(11):42-45.
[6] 宇润练. 晋祠泉域水生态修复与保护方案[J].山西水土保持科技,2022,(4):23-26,56.DOI:10.3969/j.issn.1008-0120.2022.04.007.
[7]张毅. 浅谈大同市御河流域生态修复与保护项目(南环桥~京大高速桥段)景观设计[J].建材与装饰,2016,(24):46-46,47.
[8] 施长国. 西藏林芝高原景观生态修复与保护的研究[J].花卉,2024,(22):184-186.DOI:10.3969/j.issn.1005-7897.2024.22.062.
[9] 柴向斌. 汾河流域生态修复与保护治理存在的问题及建议[J].山西水利,2019,35(9):29-30.DOI:10.3969/j.issn.1004-7042.2019.09.018.
[10] 胡洋洋. 青藏高原脆弱生态修复与保护研究—— 以高寒草地为例[J].农业技术与装备,2020,(5):73-74.DOI:10.3969/j.issn.1673-887X.2020.05.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