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olume 2,Issue 3
Fall 2025
西藏生态脆弱区适应性治理路径探析
西藏作为全球气候变化敏感区和国家生态安全屏障,面临冰川退缩、冻土消融等复合型生态风险。本文基于我国生态文明思想,结合“双碳”目标,采用GIS空间分析、社会经济统计模型、政策文本分析与典型案例调研相结合的方法,系统分析西藏生态脆弱区的适应性管理需求,提出“生态修复— 社区参与— 政策协同”三位一体治理框架,探索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的协调路径。
[1] Kääb, A., Treichler, D., Nuth, C., et al. (2022). Acceleration of ice loss across the Himalayas over the past 40 years. Science Advances, 8(24), eabn5955.
[2] 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 (2023). 青藏高原生态变化监测与评估报告. 北京: 科学出版社.
[3]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2021). 西藏自治区“十四五”时期生态环境保护规划. 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
[4] 西藏自治区林业和草原局. (2024). 西藏高寒草地退化与修复技术研究. 拉萨: 西藏人民出版社.
[5] 王君正. (2023). 西藏清洁能源产业发展报告. 西藏自治区产业发展工作调研座谈会.
[6] 李虹. 中国生态脆弱区的生态贫困与生态资本研究[D]. 西南财经大学,2011.
[7]周杨, 何志平. 高原脆弱生态区铁路工程建设环保对策研究[J].铁路节能环保与安全卫生,2019,9(03):7-9+14.
[8] 姚传江. 西藏生态脆弱区绿色矿业开发模式研究[J].中国有色金属,2018,(S1):432-434.
[9] 米玛顿珠. 西藏生态脆弱区绿色矿业经济发展模式研究[D]. 中国地质大学,2017.
[10] 徐增让, 成升魁, 闵庆文, 等. 西藏生态脆弱区人为作用对生态退化的影响[J].干旱区地理,2005,(06):740-745.